读《拖延心理学》

早在1年前,这本书我还只看了几页的时候,就很兴奋的将它推荐给朋友。不过很惭愧的是,直到最近两天才真正把这本书看完。合上书本,书中的故事还会时不时的击中我那弱小的心灵,除了感叹作者的神奇之外,还真心觉得应该为自己的拖延做点什么。于是,很自然的想到写点读书笔记吧。

拖延怪圈

  • 现象:每次尝到恶果之后总会告诫自己,也会在每次任务开始之前提醒自己,可是一到真正动手的时候,总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该做的事情撂在一边。
  • 根源:这是一种内心的恐惧—害怕自己的行为不合适、不被他人接受。
  • 解释: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,是因为他们害怕。害怕如果自己行动了,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害怕自己不被接受,以致于躲开这个世界,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。害怕承认一个难以接受的真相:自己明明尽力了,却还是不能如愿…

比起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,拖延这个借口或许更容易承受。害怕失败的人有一套自己的假设:自我价值感=能力=表现。这个等式强迫你用每一次的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价值。每一次拖延,你可能会想:如果我付出所有的努力,而结果还不够好的话,那我无法承受这样的结局。拖延让这一次的表现不再等同于自身的能力,因为其间缺少了完整的努力——自我价值感与自己表现之间的等同关系就难以维持了(潜台词是,如果我尽力的话,我一定能做的更好)。拖延变成了一种依赖性很强的安慰剂:每一次的拖延,都不会逼着自己去面对那些尴尬、难受的场面。让自己慢慢相信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,是要远远大于其表现的。

完美主义也是凶手

为了追求完美,你通常需要做很多“准备工作”,导致事情进展缓慢。 也许,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。反而常常会觉得,事情被弄的一团糟,怎么会是完美主义者呢?其实完美主义者可以划分为两大类:适应型和适应不良型。这两种完美主义者都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,不同的是,适应型完美主义者通常能够如愿以偿,而适应不良型则在自己的要求和对自己表现的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:更容易自责,也更容易感到消沉。无疑,追求完美就像追逐地平线一样:你一直往前赶,但你从来都不能真正抵达想要的位置。

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,放弃完美主义是一件艰巨的任务,即使他自己清晰的认识到很多追求完美的想法是不现实的。除此之外,他们还很难接受另外一个事实:你现在不是,从来不是,将来也不可能是完美的

(其实,“感觉不适”是拖延的一个绝好理由,只有自己舒舒服服的时候才愿意采取行动——这其实是完美主义的一个翻版。)

对未知的恐惧

你有没有和我一样,凡是喜欢做最坏的打算?对于未知的恐惧,使得我们选择用拖延来掩饰自己的弱点,不让外界知道自己的需要和依赖。以至于每次恐惧都让我们迟迟不肯卖出第一步。这一点不细说,说多了都是泪啊。

对自我掌控感的执着

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被人指使去做一些自己不太情愿的事情。下面这两句,很可能在你的脑袋里出现过:“这项任务真是荒谬!”“我干嘛要按照她的意思来做?”

在这样的背景下,拖延很可能成为你的一种心理平衡的工具。它增强了你的自由感,让你自己认为并不是一个“奴隶”。因为此时此刻,你正在按自己的想法在做。(类似的情况,是体验一种报复的快感)

Change We Need!

从上面的分析里我们不能难看到,想要改正拖延这个顽疾,就必须得面对上述的各种恐惧、放弃曾经的各种执着,而随着岁月的积淀,这些早已形成习惯,挥之不去。

所以,与其和他们来硬的,不如首先接受自己的缺陷、伤痛还有伤疤。接下来呢?接下来就得看造化了,老老实实的开始呗。开始时,可能需要将目标分解成现实、具体、可行的小目标,这样的分解是可以递归进行的,直到最细小的任务出现—以至于你可以轻松的迈出第一步了。

Comments